安琴专访 | 摄影指导李志鹏安琴镜头分享

摄影指导李志鹏曾参与创作及制作多个影视项目, 并担任多部短片及长片的导演、编剧、摄影等。他擅长运用镜头以不同的画面风格和拍摄手法叙事, 当中安琴OP定焦镜头被多次选用,包括电影《复活吧!角蛙》以及武侠题材的短片《孑然立风中》。以下总结了一些他对安琴镜头的体会和感受,跟大家分享。

你对安琴镜头的印象及评价如何? 在技术上或艺术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实际操作又如何?
安琴镜头一直在给我惊喜,像染缸一样,能够透过镜头的表现力把剧本所需要的气质用安琴镜头独有的魅力去浸染,创造出与剧本完美融合的影像。
安琴镜头在技术层面的优点非常突出且均衡,镜头的技术素质的支撑下不仅能够提供出非常优质的影像质量,还能保证镜头具备灵巧的体积和重量。尤其是EZ更换后置光学镜组让镜头可以快速的切换画幅,在镜头选择当中是一个非常具有性价比的功能。
OP定焦的IOP技术,可以通过更换光阑、内部滤镜和后置滤镜,提升了摄影师的自由度。后置的方式与镜前滤镜相比使得画面更加融合。后置滤镜是一个体积非常小的圆形滤镜,在狭小空间内也减少了镜前遮光斗的体积。
在实际操作中EZ与OP配合起来非常顺心,EZ所提供的大光孔能够很好的适配OP镜头,甚至在夜戏里也不会要用大功率的灯具,来补偿大多数变焦镜头进光量不够的问题,在后期调色上也不会出现变焦与定焦之间出现的画面差异。
《孑然立风中》是我在学生时代担任导演与摄影指导的毕业作品,也是我第一次尝试拍摄古装题材。筹备期间预见了一些问题,在呈现高质量的妆造质感的同时,每天的拍摄时长就会被压缩,现场必须要快速做出反应。EZ系列的两支变焦镜头在很多时刻帮助我赢下了和时间赛跑的比赛。


你如何定义安琴定焦镜头的特质?镜头如何帮助你创作和拍摄?
我觉得安琴镜头的特质就是细腻和稳定。细腻的影调和肤色表现,面对复杂光线时也能有很好的色彩表现力。柔和的色彩和反差都很舒服,在数字和复古感中间有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能够适应绝大多数类的项目的同时又具有独特性。
这两个项目当中都设计了很多长镜头调度,在调度之下还有复杂的光线变化。有从弱光环境下演变到舞台上不同灯具的多色光互动,也有在一个横向空间内的长行程摇镜头。这两个拍摄场景都给到我们很多惊喜。OP不仅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在复杂的光线下的肤色、眩光和焦外也非常完美。也能够在广角端的情况下做到多线条横向空间里极致地畸变控制,整个画面过渡非常自然。
如果再次面对复杂场景的拍摄时,OP会成为我拍摄时底气的一部分。
两个拍摄项目《孑然立风中》和《复活吧, 角蛙》的题材迥异, 在您第一次看见《复活吧,角蛙》剧本之后,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影像风格?基于怎样的考虑让你再次选择安琴OP镜头进行成片的拍摄?
两个项目确实风格相差的蛮大的,一个是比较克制地追求静态的意蕴和留白。另一个是在现实与非现实空间里来回跳转,运用了大量破坏画面自然与平衡的构图、变换速率的运动镜头、手持与动态快摇的长镜头等拍摄手法。在光线上也有很明显的区分,前者自然光,后者使用了大量的混合色光和造型光线。在影像风格上力求做到搭配循环叙事的变化和递进的同时,在细微的变化下用独特又统一影像风格来对现实和非现实空间进行准确的视觉化表达。
《角蛙》算是我第二次用OP了,所以当《角蛙》的画面风格、拍摄手法、场景和光线都是在如此多变复杂的情况下,毫不犹豫选择了安琴OP镜头。
对于我本人来说,《孑然》和《角蛙》在我去理解摄影与影像这条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OP和EZ也在这两个项目里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也借此机会感谢我的搭档钱晓依和我的摄影团队一起完成了《角蛙》的摄影工作。


在拍摄的过程中,哪些焦段使用最为频繁?在不同的情节中有哪些主要的考虑?
在镜头焦段的选择上会从几个因素来考虑,先是剧本,随后是从场景、调度、画幅比等条件来进行常用焦段的选择。
《孑然立风中》比较常用的焦段是40mm、75mm和135mm比较多一些。因为孑然是一部写实的武侠片,在前期进行摄影预想的时候参考了很多中国传统美学上的概念,把画面做的偏古典一点,也选了我比较喜欢的1.66:1的画幅比,所以在常用焦段上40mm是我的主力,40mm镜头在这个画幅比里能够很好的去控制人物和环境空间的距离,不管是单人或是多人镜头,都能够找到人物比例在背景当中的平衡感。75mm镜头在拍摄单人或者局部特写时能够更沉浸和投入一些,在适当的距离里能够很好的控制焦外的散景。孑然有大量的外景,涉及竹林、树林、河谷等场景,这些场景天然的会形成密集的后景,75mm所带来的焦外散景非常迷人,当风吹动竹林的时候,自然过渡的同时兼具了动态感与美感。135mm焦段经常被我用来拍远景,把人物和环境压缩成一个扁平的画面,也是想尝试寻找一下传统绘画当中的视觉观感。


《复活吧,角蛙》最常用的焦段是21mm和32mm,因为故事是在现实和幻想中间游走,所以我们想用独特的视觉体验去区分现实和幻想,但又希望在微妙的变化中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比较常用的是EVA特殊动画机位,我们在前期选景时都找了线条感和纵深感很强的场景,21mm能在够在极佳的畸变控制效果下,帮助我们很好的加强了空间的透视表现,并且做到了在长对焦行程的条件下做到细微的呼吸效应。我们通常会在人物调度附近寻找一些兼具奇怪和自然的线条或前景,再辅助视角去剥离和打破现实场景的统一性,21mm镜头出色的完成了我们在前期的各种设想。


你是如何搭配定焦和变焦镜头?
我个人会从剧本所需要的视觉表现、影片风格、体量、拍摄的环境和条件、移动设备的情况和镜头的设计上考虑定焦或变焦的使用。在理想的状态下希望是有一组焦段能够覆盖到广角端至长焦150mm焦段的一套定焦组和两支变焦镜头,然后再配备一支例如12X系列的超长变焦镜头。
这样的镜头配置能够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具备一个稳定且可靠的镜头选择,基本能够满足各类镜头设计。像是快速的zoom in或是out,又或者是一些很临时的抓取镜头。也能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多机位同时快速的反应,去用最短的时间进行调整,为找到最准确的拍摄机位和焦段选取提供有效手段,帮助摄影师提升现场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