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琴专访 |《新生》摄影指导葛荣韵专访分享安琴定焦画质好、重量轻、焦段全

在一座孤岛上参加追思会的五个不相识的人,能通过回忆拼凑出“诈骗惯犯”的人生轨迹吗?最后的真相又会是什么?由申奥执导的剧集《新生》给悬疑吹来了一阵新风,这阵风也将《新生》送上了优酷、Netflix等流媒体的热搜。

在项目的最初阶段,申奥导演就想到了老搭档摄影指导葛荣韵。当时他们正在拍摄《孤注一掷》,葛荣韵在片中担任 B 组导演。电影拍完之后,他们围绕这个项目彻夜畅谈,为日后的高效创作打下了基础。

面对狭小的拍摄空间和多机位带来的挑战,葛荣韵老师选择了轻便但画质又不妥协的安琴 Optimo Prime (OP) 全画幅定焦镜头。

这两年国内悬疑剧很多,你们给《新生》定的影调和光线方案是什么?

《新生》不是年代戏,也没有破案或者动作元素,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当下年代的悬疑剧。拆解剧本的时候,我们发现费可这个角色从始至终都非常压抑,所以就把整体氛围定为阴郁。另外,我们很强调演员的肤质和皮肤的整体锐度、颗粒度,所以在现场演员都不化妆,连眉毛都不画。

《新生》的光线以散射光为主,减少光线的刻意营造。我也跟合作了很久的灯光师说过,不希望《新生》是一个很黄、很油,或者很浓郁的调子,所以要减少主光和辅光或者轮廓光的色温差。比如说主光是3200k或者2800k,那我会再去找4300k、4800k或者是5600k的白光去中和,避免人脸上出现很油或者很黄的状态。我觉得创作依托还是要回到剧本,要站在观众角度去看费可为什么能骗到这些人。

确定风格后又是怎么挑选拍摄设备的?镜头为什么最终选择安琴定焦?

机身很早就定了阿莱全画幅摄影机,安琴OP定焦是先力贺总推荐的。我之前没用过安琴 OP,这么多年从安琴老的 25-250mm到24-290mm,我对安琴的印象还是变焦镜头。但是通过对比之后,我们发现安琴 OP的通透度、解像力都很不错,我最看重的是它的体积。我们很多拍摄环境很狭小,有时候又要上多个机位,所以对设备的可移动性、镜头的大小都有要求。综合来考量,安琴 OP的影像素质可以满足我,它又很轻便,那为什么不选择它?用完之后我确实也很满意。

而且我们这次用的变焦镜头也是安琴的36-435mm 跟 Type EZ2,所以搭配起来非常合适。以前遇到过安琴变焦搭配其他定焦会导致颜色上不太统一,但是安琴定焦和安琴变焦的匹配度非常高。如果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还是会选择这种搭配方式。

您在拍摄中常用的OP焦段是哪些?

广角端很少用到,这次最广的话也就24 mm。频繁用到的就是50mm、75mm左右的焦段,用的最多的是中焦段镜头。强调人物面部细节的时候就可能要用到135mm甚至 200 mm。我觉得OP的焦段很全,这点我真的挺喜欢的。

这是您第一次使用安琴定焦,接下来它可能会适合哪些的项目?

我只能说我接下来想拍什么。拍过悬疑题材,还想拍偏文艺一点的,或者更偏商业、更现实主义题材一点的题材。

文艺题材的话,我觉得安琴 OP拍出来的绿色还挺好看的,需要展示外部环境的文艺题材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安琴 OP;纪实感强的项目我一定会选择安琴变焦镜头,那安琴OP就是最好的搭配;商业题材来讲,安琴OP的锐度、大光圈可以满足低照度下一些大的动作戏,或者它的轻便性可以完成各种角度的拍摄。

您觉得电影、剧集和广告,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在哪?

从前期的制作,人员的选择到后期的宣发,我认为剧集和电影没有那么强的边界感了。我认为传统意义上电影和剧的区别是在画面当中强调的是什么。电影强调的是空间和人物的关系,除了交代人物本身,还要为发生的故事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环境。所以电影在镜头的选择上可能偏广角端,离人物更近,在景别上可能以中景为主。电视剧的屏幕比银幕小很多,而且大家基本是都是一边做着其他事情一边看。我觉得剧集就是要放大演员在环境中的位置和重要性。所以更强调演员面部细节来表达情绪,而选择性忽略掉环境给人物本身造成的影响。

我觉得广告和这两者的区别极大。广告是另外一套逻辑,广告是美学,夸张、冲击力,或者是风格、腔调是关键词。电影和剧集就是叙事,叙事要保持克制,因为它是把众多元素杂糅在一起。

摄影指导葛荣韵代表作《新生》《我们的新生活》,曾担任电影《孤注一掷》 B 组导演, 拥有丰富广告拍摄经验,曾获中国广告金狮奖最佳摄影银奖。

相片提供: 摄影指导葛荣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