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琴专访 |《我们一起摇太阳》摄影指导张江专访

由韩延执导,彭昱畅、李庚希领衔主演的温暖现实主义爱情电影《我们一起摇太阳》自上映以来收获众多喜爱与好评,被赞“与春日极度适配的治愈之作”。电影弥散着绝望而温暖的情感,但传递给观众的是在摇晃的生命中,希望大家都能用爱和勇气战胜黑暗,摇动属于自己内心的太阳。为了详实的还原重症患者的生活状态,摄影指导张江在测试之后,选择了安琴 Optimo Prime全画幅定焦镜头。

作为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终章,这部电影在影像风格上,导演在前期筹备时有哪些具体要求么?

首先,《我们一起摇太阳》也是延续了韩导以往一贯的写实风格,但在写实的程度上这部电影对视觉的要求是更加贴近我们真实生活的。记得在长沙堪景的时候,韩导就提出要场景上要表现出最真实的中国城市,最真实的居民生活面貌,保持自然,有选择性的修饰甚至利用现实的原貌去拍摄。在拍摄手法上,讨论下来我们借鉴了一些道格玛95学派的摄制手法,如手提摄影机拍摄,紧密和演员连接;灯光上尽量不用影视灯具,多利用日常生活光源。尽量减少拍摄对演员的限制和影响,让他(她)们真实的生活在场景里。最终目的就是想让观众似乎就在站在他(她)们身边一样。

在确定视觉基调后,您在拍摄中是如何执行的?

其实这部电影最有意思的是在确定视觉基调的过程。首先韩导让我从一开始就去参与了选景。等于我和制片组、美术指导是第一批到达长沙的,跟着他们一起在长沙兜兜转转,跑了很多地方,能参与早期堪景对我后来正式拍摄帮助很大。我收集了很多当地的视觉素材:这里的天气怎么样,白天什么光感,晚上什么样;当地人都怎么生活,走路带着什么神态,怎么说话,家里怎么摆放家具,一般开什么灯等等,这样一来我能带着这座城市的气质去营造更真实的电影氛围。

当确定了一些主场景,开始置景之前,我和灯光师买来在当地见过的各式各样民用灯具,提着摄影机和不同镜头在实际场景的室内室外拍摄了测试片,也做了和影视灯光的对比。结果我们对民用灯具的照明质感更喜欢。后来拿给韩导看,他对OP定焦镜头配合这些日用灯具出来的质感最满意。

我们就与美术组沟通,将我们选来的民用灯具布置在屋内各个区域,然后把电线、开关都做在景里。如此一来我们简单的开关灯就能控制光源的不同角度。 关于摄影机与演员的关系也是本片很重要的。电影最主要场景是在女主角租借的两个老屋内,有大篇幅男女主角的交流戏。我要求自己时刻观察他们。不管是在戏里戏外,我们的摄影甚至焦点员要尽可能建立一个与演员很熟悉的状态,这样拍摄的时候有时能猜到他们下一步会做什么——他们的肢体习惯和幅度。如此才能满足摄影机时时刻刻与演员的紧密粘连。最终目的是抓住他们最真切、细腻的情绪。

有哪些焦段在拍摄时最频繁使用?有没有使用其他的镜头做补充?

安琴OP定焦镜头的28至60mm是我们常用的焦段范围,日戏一般控制在T 2.8到4,夜戏都是T2.0。我们还有一些zoom推拉效果的拍摄,使用了安琴Type EZ 系列的22-60和45-135。镜头都很轻便,方便我们肩扛使用。

另外我们有一些把演员放在路人中的镜头,是用安琴12X 36-435偷拍的。电影中日出的太阳也同样用了它,加了二倍镜。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款变焦头,成像通透,扎实。

拍摄过程中,光源和灯光处理是怎么样的?

这次跟以往类型片拍摄上最不同的就是我们的摄影是需要稍稍退后的,极度写实的目的就是让观众注意力集中在人物本身。光线造型就是还原主角生活的环境质感。所以干脆就从根本上改变,不论内外景,日戏或夜戏,我们尽可能都使用现实生活的光源。我们将这些非专业灯具不完美的色谱照射效果保留或适当放大,追求最真实、自然的还原。每一场的光源逻辑我们也很注意,原则就是尽可能放大实际场景中本身会存在的光源元素,不做意向化处理。 比如男主角载着女主角骑自行车去医院那场戏,灯光师王春枝也淘来路灯做环境光照明。在停车场部分安装了探照灯,随后我们选用了老款的KINO做了大型灯箱,来模拟周边的城市光源。我们对老式灯箱都很熟悉,但还是做了测试,它的照射效果更接近我在城市中看到的那种光源质感。

哪场戏您觉得拍摄时最有挑战?当时是怎么解决地?

最难的戏,就是男女主角对讲机对话. 女主角是坐在屋里和天台的男主角对话的,他们俩所处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而在剪辑时空上,他们的对话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有很强的情感连接,是关系转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比较难处理的是男主角在天台的部分。当时他所处的天台位于长沙较中心的一个老小区,我们拍摄的时间不能晚于23点后。在23点后四周大楼的光源会被关掉,我们就没有了光源的依据,再一个是会影响到楼下居民的休息。所以整个拍摄时间只有4小时。时间的限制,会牵扯我们如何在这个高楼环绕的老小区天台上做光,能不花费太多的时间架设,又能满足高效的拍摄。

从最初我就摒弃掉月光概念的,还是想要依据环境做一个城市光源。开始我们有考虑到用气球灯,但因为那几天刮大风及相关预算和时间上的考量,后来我们采用了传统吊灯箱的方式,还是想用老式灯管做矩阵。 我开始心里没底,因为在老小区大型吊车进不来,我们只能将吊车停在小区外的停车场内。再来也不确定几十套较远的距离照度是否够用。与灯光师王春枝看了好几次场地也做了相应测试,最终我们混合了一些LED灯做辅助以防万一。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好在OP定焦镜头有着T1.8的强大夜摄能力,配合传统吊灯箱矩阵帮助我获得了所需的曝光,效果我们挺满意的。

您对安琴全画幅定焦镜头的整体感受如何?

这套全画幅定焦,第一印象觉得体积和重量相对轻便,很符合我们这次的拍摄方式。然后我们来了四套定焦组在不同光源、环境下进行了对比。安琴OP定焦组的高光和暗部表现是最扎实的,尤其我对高光的印象,过度没有断层,收得住,不会有太多晕开的现象。

可能是带有法国人的审美基因,整个成像很立体而没有过渡锐利感,焦内到焦外的过渡很油润,全开状态下也没有“纸片感”,能在突出人物的同时,与背景融合的很好。同样色彩也是,不同色相间的过渡做得比较柔和,像是油画中在不同颜色的晕染,整体看起来很和谐。让我最喜欢的是OP定焦组的炫光 —— 一个彩虹半圆。炫光程度控制的很好,让画面更有生趣,不枯燥,不会带来过度的画面污染。

曾经有摄影师分享过,手持拍摄可以更好的同步演员的情绪,本片您的工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我们这次成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镜头都是手持,选择手持也是和导演沟通的结果。一方面是我们在创作层面想让摄影机更贴近人物,增强临场感。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化抓住演员的表演,手持能灵活的让摄影机变换角度和运动。

安琴OP镜头推出了独一无二的IOP功能,您这次有尝试启动IOP功能?

这次在镜头测试的时候,有尝试更换了不同后置滤镜,觉得这套镜头“变身”能力很强,可以让摄影师选择不同的组合,稍作研究就可以自己完成更换滤镜,很方便,降低了摄影师自定义镜头特性的难度和成本。但由于这次影像要求需要朴实,我这次没有使用IOP功能,希望有机会在之后的拍摄当中再次体验到。

相片由摄影指导张江提供。